新聞

2020年1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仁濟醫院蔡衍濤小學 - 2020年1月
傳揚讚賞文化 培育自我管理 推動創意藝術 普及資優教育
仁濟醫院蔡衍濤小學秉持辦學團體的精神,實施全人教育,注重學生均衡發展。近年學校積極發展三個關注事項,包括培育學生自我管理能力、深化創意藝術和發展普及資優教育,培育學生明辨是非、熱愛生命,並讓他們實踐所學以回饋社會。
推動讚賞文化 培養自我管理能力
要學生自主學習,首先要讓他們自我管理。為了讓學生持續進步,學校推行「ABC 計劃」,當他們在學業成績、助人服務等方面有優良表現,老師便會派發獎勵卡。獎勵卡種類共12 款,按每月結算,只要學生儲到 20 張獎勵咭,便可以到壁報板的蘋果樹上,摘印有老師送出的禮品蘋果。除了一般文具,更可以與教師用膳、打波,或與校長合照、坐在副校長的辦公椅留影等。計劃推行了三個月,學生經常討論希望獲得哪位老師的禮物,可見計劃成效顯著。學校亦在常識科滲入生活技能知識,教導初小學生收拾書包和穿衣服等技巧,高小生則會學習如何查看地圖或搜尋資料等,讓學生在不同環境中也能照顧自己。
深化創意藝術 舒展身心靈
創意是開發不完的寶藏,可以應用到語文、藝術、音樂和科學等不同領域。學校投放大量資源發展創意藝術,讓學生通過參與藝術創作,運用創意及想像力建構意念。例如聘請專科專教的老師重新規劃課程,加入更多創意和科學的元素,又新增評賞活動,讓學生欣賞不同的世界名畫,豐富藝術知識。除此之外,課程更包含心靈和科學的元素,例如推行心靈繪畫、編織幾何和立體打印等,讓學生從多方面發揮創意,舒展心靈。
學校又為學生提供參與課外視藝活動的機會,例如帶領他們參加由香港藝術發展局「校園藝術大使計劃」舉辦的社區藝術地圖,採訪邨內長者,再通過繪畫,紀錄邨內各樣活動。多元的視藝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藝術經驗,讓他們熱愛創作。
普及資優教育 發掘孩子特質
不少人以為資優教育只是少數尖子生的專利,學校透過參加賽馬會「知優致優」計劃,以四年級數學科作先行,把資優教育放入日常教學,發掘學生潛能,鼓勵他們加以發揮。又採用電子學習,通過iClass 教學平台,設計思考性題目,增強學生思維能力。四至六年級則推行電子學習自攜裝置(BYOD)計劃以輔助學習,從而提升學與教效能。
建立穩固 STEM 知識 發揮創意潛能
STEM 已成為全球教育的關鍵詞,學校不遺餘力,培養學生成為科學、科技和數學的終身學習者,有策略地教導學生科學探究的步驟,並配合數學科各種量度、計算及統計方法,讓他們了解當中的科學原理,解決生活難題。學校在電腦科課程中加入編程元素,又分階段教導學生處理數據,以及設計與科學和科技相關的產品,例如學習Micro-bit 和製作羅馬炮架等,並與視藝科合作,讓學生認識3D 立體打印技巧。
此外,學校加以培訓對科學及科技有濃厚興趣的學生,積極帶領他們參加各類型創客及發明比賽,從經驗中學習。學生曾參與第五屆香港國際學生創新發明大賽,設計「超越黃線警報器」,並赢得高小組金獎;又研發「智能安全浴室寶」,在機電工程署主辦的社區關懷活動中獲得銅獎。可見,學校致力協助學生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,培育他們成為具備不同知識和技能水平的多元人才。